close

抱得夠才被愛得足

  • 2013-08
  •  
  • 親子天下特刊
  • 作者: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

相關關鍵字:

 
抱得夠才被愛得足

圖片來源:黃建賓

簡單來說,擁抱是親子聯繫的表現,是「我喜歡你、願意親近你」愛的行為,更是一種良好的教養方法。

記得我還在產檯上,聽到哭聲後,護士就把全身都還是血的胎兒交給我。第一次抱著孩子,覺得他好輕,那時好緊張,眼睛忙著看孩子的全身,看到四肢五官都很健全後,整個人才安心。

胎兒被清洗乾淨後,我抱著他喝母奶時,我好感動,覺得孩子很神奇,雖然臍帶被剪斷,但是似乎有一股力量,讓我們分不開。

有一個研究將出生六到十二小時的小猴子與母猴分離,養在實驗室中。實驗室裡有兩隻假母猴──配戴奶瓶的鐵絲媽媽與沒有配戴奶瓶的絨布媽媽。

在觀察小猴子和媽媽們互動時,發現在肚子餓時小猴子會去鐵絲媽媽處吸奶,其他時間都是和絨布媽媽擁抱在一起。實驗顯示出,媽媽給孩子的不只是餵食,還有身體緊密接觸的舒適感。

擁抱是親子聯繫的觸媒

相同的,人類的嬰兒要正常發展,除了食物之外,有些需求必須被滿足或至少得到回應,母子聯繫是重要需求之一。

客體關係理論也認為,幼兒不是單獨存在的,一定要從媽媽與幼兒的角度來看幼兒的成長過程。母子的關係,不只單純從身體需求出發,更重要的是存在雙方複雜的相互情緒需求,也唯有這種經驗,才能構成幼兒對自我完整的認識。

擁抱就是親子聯繫的觸媒。當媽媽抱著幼兒,幼兒也會靠在媽媽身上,表現出對媽媽的信賴。有時幼兒會回應媽媽的擁抱,如注視著媽媽、抓住媽媽的手或在媽媽的胸前蠕動,這也會增強媽媽對幼兒的感情。

幼兒若被忽視、冷落、指責、批評、嘲笑或身體不曾接受足夠的觸摸,母子聯繫的缺乏,將使幼兒有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損傷,甚至導致死亡。

簡單來說,擁抱是親子聯繫的表現,是「我喜歡你、願意親近你」愛的行為,更是一種良好的教養方法。

有些父母本身的個性較內向、含蓄,不習慣表達感情和身體接觸,或是較容易擔心、緊張,這讓他們不知如何擁抱幼兒。因為有愛,父母才願意去學習、調整、做出對幼兒有幫助的事情。親職不但能讓父母有機會實現對甜蜜家庭的理想,也能讓父母在學習擁抱孩子的同時,更懂得關懷自己。

擁抱可以是具體的動作。媽媽的心跳聲是幼兒最熟悉的一種聲音,將幼兒抱緊,讓他的耳朵能貼近媽媽的心臟,幼兒的心會安定,也會睡得更安穩。

平時,溫和的觸摸肢體、溫柔的和他說話、看著他、對他微笑、和他遊戲。

有時候,爸媽也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擁抱。試著解讀幼兒聲音的意含,如哭聲是肚子餓、生理不舒服、尿布溼了、想睡覺、希望有人陪?並以回饋和同理的方式提供心理上的擁抱,如:「尿布溼了,不舒服,媽媽幫你換尿布。」父母能回應孩子的現況,會讓幼兒覺得有人懂得自己的感受,並透過父母的了解來認識自己。

不該打擾時爸媽也要克制

足夠的擁抱是重要的,但是「該給的時候給」、「不該給的時候不要給」,這才是對嬰幼兒最好的成長環境。

有時父母回家時,幼兒已經睡著,因為大人想和幼兒互動,去玩弄睡著的幼兒,等被干擾的幼兒大哭後再安撫入睡;或是幼兒試著將拇指放在嘴巴中卻一直不順利,幼兒並沒有哭,一直在嘗試,父母因不忍心便直接將拇指放在幼兒口中;或幼兒安靜的躺在嬰兒床上、看著轉動的音樂盒、自在的探索玩具、尋找東西時,父母過度熱心的反應,反而會剝奪幼兒學習和自己相處以及面對失落的機會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如何讓孩子不再悶悶不樂?

讓孩子不要亂發脾氣

分離焦慮、人際關係克服法

10個好禮貌,怎麼教?

 

 

 

 

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51620&page=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酷酷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